减重门诊的“魔法”有效吗?
时间:2025-04-07 16:24:55来源:工人日报
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且趋于幼龄化。减重门诊可根据患者情况定制食谱和运动方案,设定循序渐进的减重目标。针对减重手术,专业人士提醒,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体重问题,关键是要通过控制饮食、增强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减重。

“这是你第二次做减重手术,这次务必要注意控制饮食,不能再随意吃零食了!”3月19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病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智飞正在与一位即将做减重手术的患者谈话。此前,该患者通过减重手术、饮食控制、运动等方式,将体重从200多公斤减到100公斤,但后来因车祸受伤,卧床期间他的体重又反弹至180多公斤。

作为北医三院减重与代谢手术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成员,李智飞参与该患者的减重手术。“当时手术效果挺好的,患者体重减掉了一半,术后也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李智飞告诉记者,手术只是减重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体重问题,关键还是要医患共同努力,通过控制饮食、增强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减重。

肥胖患者或伴有内分泌系统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且趋于幼龄化。《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的22.8%和7.1%相比,大幅增长;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过度肥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增加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月经紊乱、不孕、焦虑抑郁等风险。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慢性病之一。

“随着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我们内分泌科在2004年就设立了减重门诊。” 北医三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艳荣介绍说,2019年7月,该院在原有减重门诊基础上,组建了减重与代谢手术MDT,团队成员涵盖普通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生殖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临床营养科和药学部等。

王艳荣近期接诊了一位15岁的初三学生,“1.77米的身高、体重150公斤,他的血糖、尿酸、胰岛素等指标也很高,颈部、腹部出现了明显的黑棘皮,已属于重度肥胖。”

“不少肥胖患者伴有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皮质醇增多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王艳荣说,患者就诊时,医生首先会通过血压、血脂、尿酸、甲状腺、肾上腺等化验检查,综合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和肥胖原因。

生酮饮食或带来健康隐患

“确定肥胖病因后,减重门诊会根据患者情况定制食谱和运动方案,设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减重目标,比如3个月减重5%。”李智飞解释说,改变生活方式需要患者有强烈的控制体重意愿,另外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如果患者系统地控制饮食和运动后,仍无法实现减重目标,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以及尝试按摩、针灸、埋线等中医疗法。”但王艳荣提醒,减重药物有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能还有副作用,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并评估收益和风险后决定。

还有一些人为减肥追捧生酮饮食,通过不进食碳水化合物,降低摄入热量。王艳荣表示,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也容易反弹,还会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比如酮酸中毒、甘油三酯明显提高,造成人体代谢紊乱加重等。

减重成功后,不少人担心体重反弹,王艳荣坦言,体重控制下来后确有部分患者会反弹,比如有的女性肥胖患者面临工作压力时,可能通过吃东西缓解焦虑,这就要求患者调节好身心压力,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除自己坚持外,家人对患者的支持也尤为重要,特别是有家族性肥胖的家庭。”王艳荣强调,要详细了解类似家庭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夫妻两人相互支持一起减重,效果会更好。

4类人群不适合做减重手术

“如果患者在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后,体重反反复复,不能有效减重,或苦恼于各种肥胖并发症带来的损害,可以考虑减重手术治疗。”李智飞介绍,目前减重和控制糖尿病的手术主要是针对胃部,通过减少有效的胃容积,达到确切的减重及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什么情况下适合做减重手术?李智飞表示,当患者体质指数大于等于32.5,或体质指数大于27.5并且伴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不超过15年或胰岛储备功能良好者,适合进行减重手术治疗。

目前常见的微创减重手术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前者可以减少胃容量,容纳的东西减少了,还能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是要改变肠道结构,去除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的空间和小肠长度,在减少食量的同时,通过“抄近道”来减少食物的吸收。

但李智飞提醒,减重手术并非单纯用来减肥,因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减重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4类人群不适合进行减重手术:体质指数(BMI)小于25,做减重手术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的2型糖尿病,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比如妊娠糖尿病;有药物滥用、酒精成瘾、精神疾病或手术后不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的患者;身体情况差,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者也不适合手术。

标签:

最新
  • 减重门诊的“魔法”有效吗?

    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且趋于幼龄化。减重门诊可根据患者情况定制食

  • 全球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年会在京举办 发布国内外互联互通计划

    本届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

  • 不“挂”导师发不出? 文科研究生遇论文“署名”难题

    我的第一篇论文,目前已经改到第八稿,我自己都不想看了。但老师每

  • 全国政协委员姚树坤:建议利用AI赋能健康管理

    近年来公众对高质量、便捷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全

  • 透过新能源汽车,怎么看“成长的烦恼”?

    透过新能源汽车,怎么看成长的烦恼?(读者点题·共同关注)前阵子,

  • (新春走基层)杭州德寿宫“纹样”迎春 以“屏”会友共赏宋韵年

    中新网杭州1月24日电 (郭其钰 周德双)随着蛇年春节临近,浙江杭州

  • 老年人冬季开窗通风有讲究

    开窗通风是维护室内空气新鲜与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尤其对老年人来

  • 阿尔茨海默症致病关键细胞机制明确 相关药物疗法将能减缓甚至逆转病情

    来源标题:阿尔茨海默症致病关键细胞机制明确 相关药物疗法将能减

  • 报告:新茶饮赋予中国茶新的内核

    报告认为,当前茶产业功能性被深度挖掘,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

    中新网12月6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

  • 第八届华语戏剧榜单揭幕 金士杰明家歆分获最佳男女主角

    中新网广州11月28日电 (记者 蔡敏婕)第八届华语戏剧盛典榜单发布

  • 杨凌农高会上国家农高区“争奇斗艳”“各显神通”

    正在陕西杨凌进行的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包括

  • 第九届亚冬会:中日韩三国全项参赛 31%小项首进亚冬会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

  • 微动态丨甘肃爱心团体:为残疾人撑起一把伞

    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助残道路上的点滴故事。我希望

  • 环球新动态:广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升级 助农增收显成效

    中新网桂平10月12日电(记者 黄艳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11日

  • 上海出新政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 要闻

    中新社上海10月4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日

  • 旅游
    • 30年长债利率再度逼近2.5%,6月季末降息概率低 环球资讯

    • 唐河县临港街道:“小积分”助推“大文明”|天天微资讯

    • 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优化医疗安全环境|世界今头条

    • 【世界快播报】全民阅读 书香驿城——驻马店市第十一小学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